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产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
利用客户云服务平台数据的快速传递,我们的轧辊使用现场问题处置速度提高40%以上,更好地保证了钢厂轧线轧辊使用维护和稳定运行。作为我国轧辊老字号企业,中钢邢机曾为民族轧辊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的第一支轧辊就出自这里。
一代接着一代干,努力把每一项技术、每一个产品都做到极致。中钢邢机进出口公司经理崔聪聪介绍,此次为韩国客户提供的粗轧高速钢工作辊,对产品的抗热裂性和高温耐磨性等综合性能要求极高,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几个轧辊企业能够生产。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引领中国高端轧辊制造技术在全球范围实现全面领先、全面超越。如今,中钢邢机已成为全球轧辊行业的龙头,国家钢铁工业的支撑。邢机轧辊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超15亿元。
指着企业展厅展板上邢机创业者们建设工厂的老照片,张荣自豪地说:1958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云集邢台,克服了生产条件简陋、工业装备空白、技术资料短缺等种种困难,依靠肩扛手抬搞建设,自力更生做设计,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相继建成了主要生产车间,8个月就生产出了第一支铸铁轧辊。新中国成立后,鞍钢第一、第二初轧厂先后建成。始终牢记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绿卡政策。
石药集团聚乙二醇定点修饰重组蛋白药物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靠人才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石药集团抗体发现室里,部门主任丁焕弟正忙着查看最新的实验结果。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区,一家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科研人员紧张忙碌,生产环节热火朝天,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石药集团智能制造灯塔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发展动能十足。
河北省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该药物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国家生物制品I类新药。
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石药集团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项目正加紧施工,现已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外装和产品规划设计。4.经验与启示石家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石家庄时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相关政策落地落实,突出企业创新,全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调研组认为有几点经验与启示值得思考。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制剂研发室内,工作人员刘鑫聚精会神操作着移液器,调试着注射液的比例近年来,石家庄市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良好发展生态和深厚产业基础。
今年6月,石家庄市召开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开发区建设动员会,从全市在编在岗干部中选派首批40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奔赴经济发展一线,支持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素有华北药都之称的石家庄,是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拥有5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达189家,产业基础雄厚。(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河北省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耿坤丽,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王彦坤,本报记者耿建扩、陈元秋,本报通讯员赵元君、石梓鲜)。谈到被选派至石家庄高新区工作,他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竭尽所能干好工作,为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石家庄市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强化项目支撑作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快速崛起。艾本那肽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国家I类新药,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药物采用固相合成和层析纯化等先进技术,质量可控,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预期2024年获批上市。
为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增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动力,近年来,石家庄打造了以高新区为重点,以经开区、栾城、赵县、晋州为配套的区域产业布局,建成了以生物技术药物为引领,化学药为主体,现代中药为特色,高端医疗器械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这里生根成长。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冻干制剂GMP生产线软硬件优势,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将冻干时间由60小时优化到25小时~26小时,生产效率提高30%,单位万元产值能耗量降低12%。
在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刚刚从实验室结束忙碌的陈道宏博士道出了他选择来石家庄、来正定发展的原因。石药集团工程管理中心高级总监王建明解释,灯塔工厂是工业4.0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工厂,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的较高水平。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百川作为一家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基本前置条件完善,深谙科技创新驱动背后的逻辑。为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唐山高新区,入驻机器人共享工厂,唐山高新区推出一系列惠企大礼包,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进一步延伸共享制造服务链条,依托百川双创服务能力,不断深挖共享制造发展潜力,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的快车道。
唐山中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智感慨地说。唐山高新区牢牢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勇担机器人产业链重任,创新产业模式,拓展应用场景,全力打造机器人共享工厂,为企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
他的话也道出了唐山高新区共享工厂很多创业者的心声。负责这个项目运营的百川创新科技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辉介绍,共享工厂依托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从产品创意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服务流程。
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共享智造平台2015年,10万平方米的百川双创孵化基地建成投入运营,百川以创新为纽带,以集团资源为基础,全力打造双创生态系统。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16766.95平方米。
与其同在一个共享工厂内的河北巴互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针对唐山的特色产业,进行提供一体化喷涂解决方案并建立集中喷漆房等工艺的研发。此外,还提供共享采购平台、共享营销渠道、共享维保服务以及共享办公服务。唐山高新区共享工厂一期项目由百川集团建设,通过整合企业现有基础和资源,搭建平台,打造共享工厂定制化服务典范。共享工厂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共享智造平台、一流的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
搭建物资、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在这里,唐山融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型材喷涂智能挂件机器人、喷涂挂钩智能在线清理机器手、型材自动拉直系统等方面产品的研发。
2023年,唐山高新区通过共享制造模式,引进机器人企业不少于5家,2025年将达到40家以上。目前,园区在孵企业230家,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余家。
共享工厂深度整合各类制造资源,具备提供从产品创意到产品生产落地的产业链全流程共享服务能力。于是,百川双创孵化基地开创现代服务之先河,提出坚持走工业合作化道路,以自有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物资采购、销售网络等优势资源与中小企业实现共享。
唐山高新区致力于将共享工厂试点项目打造成独特优势和响亮名片,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机器人企业落户唐山。计划新增采购设备250台(套),采购金额4453.7万元,包括数控钻攻中心、智能立体库、动态监测系统等设备/系统。现有员工100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其中机械、电气、软件、机器人、机器视觉、算法等各专业研发设计人员240余人。经常带学生来这里实习的唐山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马壮院长、贾兆旻博士介绍,共享工厂帮助学生们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训操作的转换,获得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打通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职业壁垒。
百川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共同成立2亿元机器人产业基金,通过基金、风险资金池、知识产权抵押等创新金融模式,助推产业集群挂挡提速。这款产品从研发到1.0版本的出现,以我们自己的实力,需要6到8个月的时间,我们利用共享工厂的技术、材料、人员等,在3个月内就完成了产品的成型。
为此,百川已牵头成立了河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未来将打造成为京津冀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地,未来5年内发展成为国家知名共享制造示范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倍增。现有软硬件设备560台(套),设备原值6027.39万元,搭建机器人零部件加工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包括5轴立式加工中心、机器人焊接工作站、5轴重型龙门加工中心、全自动等离子切割机、高端3D打印机等设备。
为企业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短期内利用共享工厂的技术、材料、人员等优势,实现研发与应用,就能为企业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目前,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包含两个共享制造基地、一个共享制造中心(创新研发、中试服务、综合服务等),搭建了集创意开发、研发设计、实验检测、样机试制、生产制造、成果转化、成果交易以及后勤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留言0